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

Economic and Commercial Office of the Embassy of the People'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People's Republic of Bangladesh

首页>市场调研

来源: 类型:

孟加拉国牛产业链概况

畜禽业是孟加拉国重要产业。畜禽业满足孟居民蛋白质等营养需求,对于扩大就业和农村地区减贫意义重大。孟畜禽服务司数据显示,2019财年,孟各类畜禽达1.03亿头(只),其中牛、羊共5552万头。孟畜禽业占农业产出的比重为13.46%,占孟GDP的比重为1.47%。但是,孟畜禽业为孟20%的人口提供了就业,还为45%的人口提供了间接就业,对于孟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。

孟肉类生产已经实现自给自足,2019财年,孟生产肉类751万吨,超过730万吨的需求量。牛肉是孟肉类消费的主力,孟肉类消费中牛肉占比约60-65%。本报告将从牛肉产业链角度对孟养牛业进行介绍,分析孟牛产业存在的问题。

一、孟养牛业情况

孟加拉国养牛产业链主要有以下环节,分别是育种、饲养、贩售、屠宰,最终牛肉进入市场,最终到达消费者餐桌。

(一)育种:本土品种和杂交品种各具优势

孟本土牛曾大量作为畜力辅助水田耕作。如今,养牛主要用途是产奶和食肉。小农户饲养的多为作为食肉用途的本土品种。本土牛中产奶量高的有吉大港红牛、帕巴娜牛和孟希甘杰牛。总体而言,孟本土品种的牛体格较小,产奶不高,但肉质好,最受当地人认可。

孟也引进了不少国外的高产品种,以提高牛奶和牛肉的产量。数据显示,孟本土牛与外国牛的杂交牛在全国占比约40%,部分地区高达60-75%。引进的热带品种有源自巴基斯坦的撒西瓦牛和源自印度的红辛迪牛。孟还引进了高产的温带品种荷斯坦奶牛和娟珊牛,荷斯坦奶牛重量能达到孟本土牛的一倍以上,产奶量更是高达本土牛数倍,受到奶农欢迎,娟珊牛在孟相对较少。

杂交品种具有产奶多、体格大的优势,但也伴随着饲养成本高、较本土牛耐热抗病能力差的劣势。养奶牛通常会选择温带品种进行杂交,以期获得高产奶收益。养肉牛通常会选择热带品种进行杂交,不仅耐热抗病能力高于温带品种。而且由于和本土牛相似,热带品种杂交的牛产出的牛肉被视作肉质仅次于本土牛。

(二)饲养:小散简为主的饲养模式

饲养占养牛综合成本的70%,不同的饲养模式会影响牛奶和牛肉的产出。孟养牛业主要有三种饲养模式。一是居住地放养,这类模式下养牛通常不超过两头。牛生活在农民居住地附近,以路边和荒地的鲜草为食;二是无人岛饲养,多在河流纵横地区,农民利用水位低时浮出水面的河心岛养牛,这类岛可以养牛约半年;三是农场饲养,多在孟产奶区,需要大量购买草料和添加物,对农场主资金技术实力有较高要求,这类饲养在孟占比约15%。

农场饲养中牛需要进食鲜料、干料和添加物。鲜料主要是新鲜的牧草,由于孟土地有限,种植牧草收益远不如种植水稻,所以牧草多种植在河边滩涂等非耕地。农场主通常选择购买新鲜牧草,牧草价格视供需情况约2.5-12塔卡/公斤。干料为新鲜牧草或水稻秸秆等青贮而来,干料营养物质较少,也可以作为鲜料供应不足时的补充。孟干秸秆的价格视供需情况约4-15塔卡/公斤。添加物能为牛提供更丰富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,孟常见的添加物有米糠、麦麸、糖蜜、榨油渣等。市场上也有较昂贵的添加物饲料,价格约32-40塔卡/公斤,只有约10%的孟加拉养牛场使用这种饲料。

据农业专家测算,传统的本土饲养模式产出较低,年饲养成本约14730塔卡;荷斯坦奶牛杂交后的牛产出较高,采用较精细饲养模式下年成本约44200塔卡,约是传统本土饲养模式的3倍。

孟加拉只有少部分中大型农场会进行育肥,以求在宰牲节到来前获得高收益。大部分小型养殖户选择将牛犊养成小牛后出售,以规避可能的牛病亡风险和后期饲养成本,尽快获得收入;部分养殖50头牛以上的大型农场会购买小牛进行育肥,每年可育肥四轮。由于需要大量资金和防病技术投入,专门从事牛育肥的农场主收益受市场价格影响显著。如果大量走私牛或外国牛肉涌入影响牛的价格,育肥农场可能面临亏损。

(三)贩售:中介交易活跃

孟绝大多数牛被牛贩子收购,少量被直接售给屠夫或加工厂。孟活牛交易集中在宰牲节前,由于宰牲节需求旺盛,牛的售价通常会比平时高出5千至2万塔卡,每年近半的牛都在宰牲节前被交易。由于牛单日饲养成本达一百多塔卡,牛贩子通常不会对牛进行育肥,只在手头保留一周不到,以加快周转。考虑到活牛价格受供需影响,以及饲养、运输、雇佣工人成本,有时候宰牲节活牛价格可能由于供应过多导致价低,牛贩子并不一定盈利。

(四)屠宰:原始粗放的屠宰占99%

孟屠宰场由市政府设立,交费几十塔卡即可使用屠宰场里的简易设施。但只有20%的屠宰在屠宰场,其余的屠宰多发生在路边,由屠夫以传统方式屠宰。孟屠宰场不具备吸引力主要有以下原因。一是屠宰场数量过少。在孟首都达卡,只有3-4个在运营的屠宰场,达卡每天宰牛约500-700头,在屠宰场屠宰的约200-300头;二是屠宰场设施简陋。市政集团只提供简单的冲水管、挂肉钩子等,并负责清运垃圾,与在屠宰场外区别不大;三是出于运输成本和时效考虑,孟交通拥堵,运输活牛成本不低,就近屠宰有利于快速将肉交付给客户。

孟加拉国肉食公司(Bengal Meat)是孟唯一以清真方式从事工业化屠宰的私营肉类企业。该公司年加工6-8千头牛,5-7万头羊和180-200万只鸡,占孟总体牛屠宰量的1%。该企业还生产各种炸鸡块、牛肉饼、肉肠等预加工食品。该企业的肉类产品一度出口,但由于价格缺乏国际竞争力,自2014年后肉类出口较少,只有10%的产能面向马尔代夫、卡塔尔、阿联酋出口。该企业在工厂进行工业化屠宰、分割、包装,并冷链运输至超市肉食柜台、自营肉店、快餐店、酒店等。该公司产品价格相对较高,主要面向中高收入家庭。

工业化屠宰面临的主要困难有:一是高昂的关税使得现代化屠宰设备价格昂贵,限制扩大投资;二是昂贵的电费开支等使得成本高昂,进而导致售价高昂,削弱了产品竞争力。

(五)牛肉贩售:集中在菜市场和肉店(摊)

调查显示,约80%的牛肉在菜市场或街边肉店(摊)出售,其他的在超市出售或者被直接送往餐厅、酒店等大宗客户。肉店(摊)通常有固定合作的牛贩子,或紧邻活牛市场,每天进货几头屠宰好的牛,然后在未冷链保存的情况下卖一整天。孟菜市场环境欠佳,卫生较差,肉类未妥善保存易变质。然而,这种当天宰杀出售的方式被当地居民视作“鲜肉”,受到欢迎。

二、孟牛肉贸易及走私情况

根据《南亚自由贸易协定》有关关税优惠,从印度进口的冷冻肉的总税率为13.75%,不到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冻肉的税的一半。印度进口的冻肉含税费成本约为320塔卡/公斤,比达卡牛肉目前的零售价550-650塔卡/公斤要低得多。孟国税总局数据显示,孟自全球十多个国家进口冻肉,2019财年孟冻肉进口量达4999吨,同比翻番。在2020财年的前两个月,孟已经进口了2000吨冻肉。进口肉类成本优势显著,受到酒店、餐厅灯客户的喜爱。孟肉类相关协会近年来持续呼吁限制肉类进口,以保护孟本国畜禽养殖业。

由于孟印活牛饲养成本和售价悬殊,以及孟印之间4096公里的边境线管控不严,孟印活牛走私屡禁不绝。年走私量一度高达210万头(2014财年)。近年来,印度加强边境管控,走私量有所下降,孟国税总局数据显示,2015财年至2019财年孟印间活牛走私量分别为141.7、119.4、90.2、121.8、60(万头)。

三、孟牛产业链发展向好与存在的问题

一方面,近年来孟牛产业发展较好,实现了自给自足,主要有以下原因。一是孟牛肉价格上涨。养牛业变得有利可图,吸引投资进入养牛业。由于走私牛的减少,和居民购买力提升,近年来孟牛肉价格总体而言稳步上涨;二是由于近年来孟农业机械化加速推进,不少耕牛退役,进入肉类市场;三是非政府组织客观上促进了孟养牛业发展。不少非政府组织通过养牛业帮助孟农村地区减贫,帮助农民解决养牛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、兽医服务不足等困难,加强农民养牛技能培训等。

另一方面,就整体而言,孟牛产业链落后粗放,仍存在不少问题,如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欠佳、监管缺位和政策支持不足、副产品利用率低、牛肉产业深加工不足等,综合市场竞争力较差,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。